其他

心理成长中的诱饵:“以独立为名”的依赖 | 宋光伟

2017-10-27 宋光伟 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



作者:宋光伟

心方向工作室资深心理咨询师

心方向工作室资深培训师



心理成长中的诱饵:“以独立为名”的依赖



学习心理学和成为心理咨询师这些年走过来,我发觉希望通过心理学的方式获得自我的成长和提升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都会走入一些误区,回头看来也不胜唏嘘。

 

今天说一个误区,就是:以心理独立为名,又陷入了绝对依赖的处境。

 

一个栗子——


前些天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说TA的一个女性家人在精神科住院了,诊断是迫害妄想。原来这个患者本来还是社会功能正常的人。她在2年前痴迷于一个“导师”的心理工作坊,四处追随这个导师,并花费了巨额的金钱。

 

在那个导师的“身心灵”工作坊中,她开始也觉得自己有巨大的改变,好像自己从沉重压抑的家庭生活里“独立”了出来,拥有了美好的“以前未知的”自己。这种感觉不断超越的自我的体验使得她在2年中几乎浸泡在这个导师或相关的课程或工作坊中。最后因为精神病性的问题住院治疗了。

 

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我不能妄自评断这个导师或者类似“心灵课程”的是非,仅从我的专业性的角度理解,这个女性是由于过多的投入到这样一种自我暴露很深的团体氛围中从而使得退行到婴儿期的融合的状态中,这时的人是绝对依赖的,是自我和外界不分化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会产生每个婴儿都会有的原始焦虑和原始的精神病性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婴儿时期都是个精神分裂者,只不过有可依赖的养育环境从而可以慢慢发展成健康成熟的人。

 

但成人后再退行到这种原始的状态之后,当在成人的社会关系互动中,就会触发精神病性的症状(尤其是有患病家族史的人)。这就像把2个月大的婴儿扔在冰天雪地一样。

 

上面这个例子是一个极端的状态,今天我想说的心理成长的误区还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而是很多在通过心理学或心理咨询而获得自我成长完善的人中都会有一个阶段,就是格外渴望获得“心理学意义”的独立,摆脱在现实生活中压抑、或缺失的自我价值。

 

以独立为名——


心理学是在西方文化背景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强调人的独特的价值,强调“分离个体化”(指的是从原始的母婴未分化的状态中发展处独立自主的心理结构)。

 

我们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这是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利用的儒学的结果,而这结果也存续在我们的文化和人际、家庭关系层面直到如今。这使得我们很多个体都是压抑本性的人,是不能独立自主的人。

 

心理学产生的化学反应——


当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可以摆脱关系的捆绑时,就格外的渴望自由。当这样的渴望碰上心理学时就发生了让人兴奋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反应是TA会感到自己多年来都是白活了,也格外愤怒与在关系中压迫自己的人,TA们尤其愤怒于自己的父母,因为TA们通过一些心理学的科普文章发现,原来自己的种种问题,正是父母带来的。

 

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会感到通过心理学获得一种翻身做主的喜悦和兴奋,就像是又经历一遍青春叛逆期一样,TA们会在现实中和原来的关系(父母、家人等等)依赖者有冲突或逃离他们,而从和心理学的学习与联结中获得独立自由的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

 

我说“这个阶段”,是因为我虽然认为这也算一个心理成长中的误区,但这也是大多数在心理学之路上成长的人的必经的过程。或者说,不经历这个过程也是很难获得个体的真实力量的。

 

不过这个过程希望人们是能意识化的,知道自己可能处在这样一个心理发展的时期,处在这样一种成长中的位置和状态。



避免诱饵——


这篇文章叫心理成长中的“诱饵”,因为目前国内有些心理学工作者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这种诱饵使得对心理成长有需要的人在摆脱了现实的关系束缚后又掉入到对“心理学”过度依赖的处境。

 

这反映在:

某些来访者对自己咨询师的过度的及现实关系中的依赖;

某些学员对自己导师、专业,过度的及现实关系中的依赖;

某些圈内人对心理学理论、流派过度的及现实生活中的依赖。

 

我强调是过度的,和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是因为上述心理依赖几乎是不可避免或者说是必然需要发生的,但是不能过度和影响现实生活。


真正的独立—— 


记得几年前在曾奇峰老师那里听了一个故事,大意说一个人想成为真正的江湖高手,他花了10年寻遍名山拜师学艺,但他的仇家听说后轻蔑一笑。他又花了10年摆擂台而罕有对手,他的仇家听说后还是不以为然。

 

又过了10年仇家听不到他的消息了,一打听原来那个人远离江湖,在村里磨豆腐呢。仇家大惊失色,因为他知道这时候的对方才是成为了真正的江湖高手。

 

所以真正内心的独立自由可能是,你可以不执著于对父母的爱恨;不执著于对自己心理学意义上的“独立、价值、自我实现”的要求。

 

而是可以磨磨豆腐、扯扯淡的时候。


- The End -


▲ 作者简介:宋光伟

心方向工作室资深心理咨询师/督导

心方向工作室首席培训师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自体心理学六年专业培训及实践
美国华盛顿精神病学学院(wsp)会员
国际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会员


咨询范围:由于自我存在感、价值感、安全感(自体凝聚性)不强导致的焦虑、抑郁等人格问题的完善及发展。


具体表现在:

个人的身心障碍、广泛焦虑、轻度抑郁;            

婚恋亲密关系障碍、亲子、父母关系困扰;           

 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体验(体验自体心理学流派的风格)  


作为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取向的咨询师,我在10多年的咨询实践中感受到陪伴一个真实的生命的重要。而自体心理学的专业理论使得我可以高质量的陪伴来访者在他(她)的生命中一起走成长与改变之路,也让我有幸看到我们彼此的完善与内心的重建。


咨费:600元/50分钟


【扩展阅读】

1、心理咨询中面对移情怎么办|宋光伟

2、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的方向与过程

3、空洞的说“吧”的人——自体心理学视角看空虚与匮乏


【扩展学习】

1、心方向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实习项目培训计划(11月开班,北京)

2、探索未知的自己——绘画治疗体验沙龙(赵艺敏老师带领,10月29日)


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

倡导专业关怀 以爱引领成长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实习成长摇篮


咨询热线:010-82359976

微信平台ID:newsoulvip

官网:www.bjnewsoul.com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家园9号楼405



关注后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书单 |恋爱 | 爱情 | 精神分析 | 催眠 | 意象对话 | 肛欲期 | 婚姻 | 亲子 | 抑郁症 | 死亡 | 拖延症 | 穷养富养 | 心理咨询 | 同性恋 | 共情 | 自闭症 | 焦虑| 分离焦虑 | 婴儿观察 | 危机干预 | 自杀 | 婆媳关系| 沙盘游戏 | 说服 | 全能自恋 | 个人体验 | 丁克| 隐形攻击 | 心理咨询设置 | 释梦 | 亲密关系 | 人际关系| 防御机制 | 强迫症 | 倾听 | 罗杰斯| 自恋 | 应激障碍 | 性教育 | 神经症 | 精神分裂| 边缘性人格| 心理剧 | 人格障碍 | 潜意识 | 俄狄浦斯| 强迫性重复 | 临终关怀 | 安全感 | 异地恋 |多重人格 | 断舍离| 分手 | 失眠 | 箱庭 | 假性自体 |神经症| 自我催眠 | 人际边界 | 沉默 | 缘分 | 性取向 | 实习 |咨询师| 更多关键词逐步更新中,回复“目录”可以查看所有文章

如需预约心理咨询可点击公众号右下角查阅35位心理咨询师的简介,也欢迎添加小兰微信号13810878403,获取更多心理学新鲜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